痕迹检验技术系简介
1981年11月学院成立时设痕迹检验本科专业,1982年6月成立刑事技术教研室痕迹检验教研组,1984年7月改建为痕迹检验系(二系)。1998年11月专业调整时与文件检验、公共安全图象技术专业合并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并设立刑事科学技术系,痕迹检验专业改为痕迹检验专业方向。2005年1月建为独立教学单位,名称为刑事科学技术一系,2010年公安部批准恢复痕迹检验技术系编制,下设痕迹检验专业方向、交通事故处理专业方向。痕迹检验专业方向主要承担各办学层次的手印学、足迹学、工具痕迹学、枪弹痕迹学、特殊痕迹检验、爆炸痕迹勘验等课程;交通事故处理专业方向主要承担汽车构造、道路工程、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交通事故物证鉴定技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事故处理等课程。同时承担大量科研、办案任务。
痕迹检验技术系现任领导班子由史力民主任、吕晓森副主任组成。系组织机构为:系办公室、第一(手印、枪弹)教研室、第二(足迹、工具)教研室、第三(特痕、爆炸、交通)教研室、系属实验室。全系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8 人、讲师12人、高级实验师3人、实验师1人、秘书1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9人、硕士学位的1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获政府津贴1人,部级津贴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
近5年,痕迹检验技术系不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在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等方向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成果有:《痕迹检验学》2006年成为我院第一个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的课程;枪弹痕迹学为省级优秀课;《足迹学》、《工具痕迹学》分获公安部精品课;《手印学》获学院精品课;教研课题《痕迹检验学教学改革与实践》2008年获公安部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完成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足迹学》,“十一五”规划教材《枪弹痕迹检验学》。目前有一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手印学》正在编写中;《痕迹检验学》、《工具痕迹检验学》教材2008年分获公安部和辽宁省优秀教材奖。在科研方面痕迹检验技术系始终走在学院前列,5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院级科研项目32项,科研经费12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二百余篇,完成的部级科研课题《步态特征图像检测技术》、《真空静电痕迹提取技术》、《鞋底花纹自动识别技术》先后于2005年、2006年、2008年获得公安部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机动车辆制造号码显现技术》2010年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经过五十余年几代痕检人的不懈努力与发展,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痕迹检验技术系总结出了具有鲜明特色,并符合公安实战要求的“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在全国公安战线享有很高知名度和良好学术声誉的刑事技术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基地。相信通过痕检人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为把我院建设成国际一流刑警院校做出突出贡献。